农行巧用“四探”真情雕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之路

[复制链接]
952 0
admin 发表于 2022-9-19 01:30:55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作为服务“三农”的国家队、主力军,农行始终坚持面向“三农”的基本定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农行接续助力全面乡村振兴,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方面不断展现出“实”和“进”的韧劲。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样,是中国社会一场前无古人的探索,没有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破解,有许多障碍需要逾越,有许多矛盾需要捊顺。这既需要勇气和勇气,不惜付出真情,又需要大胆探索各种各样的有效方式,从资金、技术、科技、力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投入。
            显然,有不少课题摆在了农行案头:在当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农行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使衔接更顺畅无缝隙?面对乡村地区以及农村金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痛点与难点,农行怎么样才能更好地践行自己的金融使命,打造成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基于这些思考,农行深知肩上的社会责任重大,深知只有坚定服务乡村振兴的信念,寻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新路,大胆创新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模式,推出有特色可操作、有针对性的乡村振兴金融产品,才能为做好乡村振兴工作铺垫坚实的金融基础。
            那么,仅有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农行感到唯有将思考努力付诸实际行动,大胆探索,“想乡村之所想、急乡村之所急”,向乡村付出真情,使出各种巧招、妙招和新招,才能汇聚成乡村振兴庞大的金融动能,消除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于是,农行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摸索出了具有特色又符合中国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归纳起来就是巧用“四探”真情,雕凿出乡村振兴之路。
                        
            从探索信贷之路开始,将源源不断的信贷资金和信贷项目输入以增强造血机能,使乡村振兴显现活力。
            无论之前的扶贫攻坚,还是目前进行的乡村振兴,都离不开信贷资金的滋润和驱动;而资金的输入又需要适配的机构管道,尤其需要情感和理念的滴灌。而农行打开乡村振兴局面,正是凭借自身的那份对“三农”的情怀和遍布农村城乡机构网点的优势,大胆探索乡村振兴信贷之路。农行董事长谷澍曾提出“护城河”概念,实质指出了农行事业拓展以及乡村振兴明确之路,即当农行面临不确定性和挑战的时候,可充分发挥机构网点横穿城乡以及拥有众多顾客基础的优势,可让农村避免或各种经营危机,拼杀出一条尊重之路来。在今天乡村振兴千秋事业中,农行决定发挥“两条腿”走路风格,坚定稳步迈开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的第一条腿,大胆闯出乡村振兴信贷之路:
            一是积极探索信贷重点向乡村振兴事业倾斜的方式,把县域农村信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比如上半年农行中期业报显示县域信贷占农行全部信贷总额的37.5%,县域投放的普惠贷款占农行全部投放贷款的50%;再如投放到县域基建贷款占比50%,绿色信贷占比47%,制造业贷款占比43%,个人贷款占比62%。其二是努力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秘笈,促进乡村振兴地区内在“造血”机能提高,做到积极贯彻落实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做到把产业链的主体留在乡村,把价值链的收益留给农民。
            截至6月末,农行乡村产业贷款余额1.3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77亿元,增长了19.11%,高于县域7.57个百分点。三是着力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现代种业信贷方式,突出支持种粮农户、规模经营农户夯实乡村振兴地区农业种养殖业基础。四是大胆探索对农村加工商贸流通经营户、农家乐经营户、街道两旁商户、专业市场经营户等乡村产业的金融支持方式,推动乡村二三产业繁荣发展以及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正是当过不懈地探索信贷之路,才使得农行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前进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也使乡村振兴战略显现了活力,同样在监管部门新发布的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从探索产品之路开始,将丰富多样的金融服务产品和方式输入以增强肌体张力,使乡村振兴得以固本。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既需要资金的浇灌,更需要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打通经络和活血化瘀;如果仅仅有足够的资金而没有丰富多彩和富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产品,在乡村振兴中同样难以有所作为;甚至会面临“干着急”的窘境。农行因为机构网点和员工渗透广大县域农村,对县域农村以及乡村振兴地区的现实情况了如指掌,从及时探索金融产品开始,不断弥合银行服务与乡村振兴需求之间的缝隙,助推金融服务与乡村振兴内在有机整合,不断提高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地区肌体的张力和“免疫力”,使乡村振兴的根本得到稳固。
            一是努力探索信贷产品和方式,创新推出了纯信用、期限长、额度高、利率优惠的“惠农e贷”、“小微e贷”等多种产品;还创新推出了“乡村人居环境贷”、国家储备林贷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设施农业贷、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款、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农机贷款等特色产品。二是积极探索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创新智慧畜牧、智慧景区、智慧市场等多种具有县域特色的金融场景。
            总之,据农行中报显示,面向“三农”领域创新推出的各类产品达271项。截至6月末,农行线上农户贷款产品“惠农e贷”余额达到70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1634亿元;贷款户数42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了59万户。有效疏通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通道,使农行投向乡村振兴事业的根基得以牢固。
            从探索科技之路开始,将高效便捷的金融科技服务输入以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使乡村振兴得以腾飞。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既是一场资金与产品的救赎,需要与困难做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做到百折不挠;但更是一门技术攻关的绝活,不能蛮干,需要实干加巧干,需要科学的精神和科技的力量,否则收效甚微,甚至有可能在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遭受很多的挫折,弄不好会使乡村振兴事业夭折。尤其,在当前银行网点不断收缩的大背景下,提升农村金融的可得性与便利性是所有金融机构共同面对的大课题。面对此,农行毫不迟疑,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力量在巩固金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加大县域乡镇网点建设力度,不断下沉服务重心;不断加大在乡村振兴中金融科技的投入,打通金融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大胆探索金融科技服务方式,不断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数字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
            一方面,充分利用机构网点遍布全国县域的优势,提高金融科技服务实力。目前农行是全国唯一一个全部县域都有网点的金融机构。2022年上半年,农行继续推动网点向县域、城乡结合部和乡镇迁建,有效提升了渠道覆盖面,满足农户基础金融服务的需求。
            另一方面,积极畅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效消除乡村振兴金融科技短板,弥合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农行推动“惠农通”服务点优化升级,截至6月末,全行“惠农通”服务点总数达19.8万个,脱贫县电子机具行政村覆盖率达84.1%;个人掌银月活客户(MAU)1.64亿户,持续保持同业第一,特别是截至6月末,掌银乡村版月活客户数 902 万户,较上年末增长不止两倍。
            再一方面,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了一批“为民、便民、惠民、利民”智慧金融场景和数字化金融产品,加快产业链金融和智慧场景建设,让农民办贷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系统多跑批,实现了移动金融服务“触手可及”。同时,农行还全面推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平台,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已在全国1295个县上线,比上年末增加了387个。这些措施推动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农村金融场景的应用,成为乡村振兴不断向前的强大动能,也促进乡村振兴事业的腾飞。
                        
            从探索创新之路开始,将灵活多变的金融服务理念和技能输入以提高大脑智慧,使乡村振兴得以长远。
            巩固金融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事业,既需要资金、产品和科技,这些是必不可少的“硬件”,也是基础,没有它们只能让两项事业成为“无米之炊”和“无源之水”;但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的动能,需要金融服务产品、服务方式、服务科技等的不断创新,也需要思想的不断地转变和理念的不断创新,这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最需要的。如果一味道墨守成规,循规蹈矩,或者一味等靠要,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则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事业也难取得尽如人意的成果,不仅事倍功半,也难以长久;甚至还有可能形成“花了钱办不好事、或者好心办了坏事”结局,这些都是两项事业所忌讳的。
            农行深感创新在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中的重要性,在大胆探索和创新信贷服务方式、信贷服务产品、金融科技服务等同时,在行动性和理念上同时创新。
            一是创新环境理念,让乡村振兴成为改善人居环境的“加速器”
            城乡之间发展差距和人居环境差别较大,脱贫攻坚之后,乡村振兴需要帮扶措施的连续性和农民生活的进阶性,打造更宜居、更富裕的乡村生活。农行充分利用自身信贷资源与扎根乡村的信息优势,对乡村地区把脉问诊,补足美好生活的“软硬件短板”。乡村基础设施不仅是道路建设,还包括防汛抗旱、饮用水安全、清洁能源、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甚至厕所改进等,涵盖农业生产与美好人居的各个方面。
            当下长江流域气温高、降水少,旱情较为严重,直观显示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领域与城市相比有较大不同。针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农行通过信贷额度、权限等政策倾斜,助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村覆盖、向户延伸。截至6月末,农行乡村建设贷款余额1.43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536亿元,增速12.00%,高于县域0.46个百分点。农行在贵州创新的“农村安全饮水贷”,去年支持贵州省266个乡镇取水点、水厂水池、消毒房及管网建设,供水覆盖农村人口548万人。
            二是创新管理方式,让乡村振兴成为转变理念的“训练营”。
            帮扶政策继续深入推进。农行不断完善帮扶机制和明确帮扶关系,创新东西部协作新局面,优选帮扶能力强的东部行,长期固定结对帮扶西部行,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外援保证。
            充分利用自身各方面金融信息优势,着力当好市场信息观察员和联络员,对全国上千个攻坚脱困联系点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了深度观察,对脱贫地区进行了有力的把脉问诊,找出了贫困症根,然后根据农行掌握全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信息向已脱贫地区进行反馈和传输,既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也为乡村振兴搭建有效的载体。
            一年来,农业银行共给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出台支持政策,配置专项资源,确保贷款每年增速高于全行贷款增速;并对脱贫攻坚点提出了要求 项经济发展建议,引介了产业金融扶贫项目 ,投了乡村振兴扶持资金 万亿元;同时,实施了对结帮扶战略,推动深化定点帮扶、消费帮扶和东西部分行协作,截至2021年末,农业银行在4个定点帮扶县贷款余额135亿元,增速13.44%;投入有偿帮扶资金49亿元、无偿帮扶资金5997万元;帮助定点帮扶县引进无偿帮扶资金 1,829万元。
            此外,充分发挥自身市场信息优势,直接购买和帮助销售农产品12.8亿元,获评“2021年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国家调整东西部省际协作关系后,及时完善东西部分行结对帮扶关系,出台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东西部省际协作机制的意见》,完善帮扶机制和明确帮扶关系,主动为东西部省份产业转移、项目合作、劳务对接等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促成东西部合众联横。在全行范围内 优选帮扶能力强的 12 东部行,长期固定结对帮扶西部行,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此外,深化东西部干部人才结对帮扶,巩固拓展“双百”计划,在原深度贫困地区 100 家县支行与东部发达地区 100 家一级支行结对子的基础上,增加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行和革命老区县支行,“双百” 支行结对总数扩展至 110 家。结对双方互派交流干部,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行动,截止2021 年末,共选派 500 余名“双百”干部投身东西部协作。这些举措,有力解决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的产业不足、人才短缺问题,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实现了更加完美的结合,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了可靠的载体,更让乡村振兴有了明确的方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Powered by 顺水鱼MT4外汇EA网! X3.2© 2001-2017 顺水MT4外汇EA公司.( 陕ICP备170143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