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视觉中国
而社会责任议题中,“捐款”和“扶贫”是主要关键词。但这一项议题更确切地解释应是,“Create value for all stakeholders(为所有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国内公司还应该充分注重就业机会、员工流失率等指标。
“其实2018年ESG就火过一波,为什么后来又熄火了?很现实的一点是,做ESG对企业有什么好处吗?”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价值取向上,国内投资者不会因为ESG做的好就青睐相关标的。这一现实因素导致国内的ESG投资发展缓慢。
而今年的再度火热,一是市场发现,A股上市企业在新冠疫情期间的表现具有类似的特征:风险爆发当天跌幅越大的公司组,整体ESG评级越低。可见,高ESG公司相对于低ESG公司在面对系统性风险时韧性更强。二是,互联网科技公司相继推出路线图和时间表,并把ESG写进了战略规划,这一龙头作用引起外界侧目。
而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提前摇旗呐喊、布局ESG将对上市有利。当下,新一代热门公司在IPO中已经开始强调ESG。
例如,在硅谷火爆的运动鞋履品牌Allbirds在IPO公告中表示,已为IPO建立了一种新的“可持续股票公开发行”框架,目的是更加符合ESG标准。还有服装租赁平台Rent the Runway、以希腊酸奶知名的食品生产商Chobani、眼镜制造商Warby Parker,都在近期的IPO文件中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上市不只为了筹钱,也为了自己的使命。
大厂的示范效应
面对ESG与碳中和这类较创新的议题,大厂起到了示范作用。
今年2月24日,腾讯正式发布碳中和报告,提出将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面碳中和。同时,也将不晚于2030年实现100%绿色电力。
从这些行动看,腾讯正将“碳中和”视作下一个十年的战略级议题。
不过,相比于传统能源行业,互联网科技企业的碳减排压力并不是一个生存性问题。相反,或许其中还蕴含着新的发展潜力。
对企业来说,碳中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成本问题,而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社会价值和商业逻辑的双重属性。按照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的说法,“不仅涉及腾讯各个业务板块的转型,还将要求腾讯深入能源电力、低碳技术等腾讯本来陌生的产业领域。”